记者近日获悉,为助力“双碳”战略,落实《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》,中国太保日前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碳信息披露责任保险业务,为38家企业定制专项保障方案。通过市场化保险机制,解决企业在碳足迹管理中算不准、说不清、链路长、投入大、披露难等痛点,提升信息披露合规水平、护航绿色低碳转型。
券商积极披露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报告是推动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。继连续两年保持全员披露ESG相关报告后,随着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,上市券商ESG相关报告也如约而至。从中可以窥见,券商ESG建设正在迈入“质量深化期”,逐步实现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创新转变,从单一信息披露向全面整合跨越,从国内市场闭环向全球标准互认迈进。
“碳中和”银行指以应对气候变化为重要目标,通过公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,采取自身碳减排、投融资结构低碳调整等措施,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及投融资碳中和的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。当前,“碳中和”银行建设正在国内逐步试点推广,从点到面有序铺开,以全面推进金融机构自身转型并赋能经济社会转型。
4月23日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。农行深圳市分行信用管理部总经理江浩立表示,该分行全方位推进绿色金融进入新发展阶段。截至2025年3月末,按人行新统计口径,农行深圳市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300亿元,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从2019年末的3%增加至2025年3月末的18%,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又好又快发展。
近日,《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方案》)公开发布,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、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,明确了一共155项试点任务。在支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,对接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,吸引境外保险公司、主权基金、养老基金、ESG基金等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。推动绿色贷款、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运用,加快完善地方绿色租赁标准建设和应用实施等,鼓励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。
近日,兴业银行西安分行为神木某煤矿企业发放一笔煤矿瓦斯利用CCER开发挂钩贷款1.79亿元,成为CCER重启后陕西省落地的首笔用于煤矿领域CCER开发的贷款业务。
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双引擎驱动下,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呈现加速扩容态势。Wind资讯数据显示,截至4月21日,今年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已升至1660亿元,而2024年全年仅有2225亿元的发行总量。同时,银行业绿色信贷投放持续加码,从2024年年报数据来看,多家上市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幅普遍超过20%,部分城商行增速甚至突破100%。
东方金诚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张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双重驱动下,中国ESG评级体系从萌芽到成熟,已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之一。伴随实践深化,ESG评级面临数据质量与评级需求不匹配等挑战。建议从嵌入国家战略、突出行业特性、加强数据穿透治理等方面着手,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体系,进而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,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。
ESG报告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上市券商年报披露时的“标配”之一。截至4月15日发稿时,A股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25家上市券商均已披露2024年ESG报告(含可持续发展报告、社会责任报告等)。2024年,上市券商通过承销发行绿色债券、投资清洁能源项目、加大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投入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产品等举措,不断形成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合力,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
绿色,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,也是上市金融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频繁提及的关键词。当前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。记者从年报中看到,各上市金融公司高度关注企业在绿色改造方面的需求,不断完善绿色业务支持政策,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,提升气候风险防控能力,以金融活水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。